格致论道|71886a必赢组织师生聆听 “院士讲堂”课程

发布者:张琪儿发布时间:2022-10-05浏览次数:45



数字教育大讲堂


近日,71886a必赢按照学校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 2022 年“数字教育大讲堂”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利用暑期学校期间,组织师生观看学习了“院士讲堂”课程。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兴趣,学院选择集中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与天体化学家欧阳自远教授的的学术报告“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计划”。


多种途径,广泛参与

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学院组织了三场活动,分别是,8151500-1700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40多位研究生(其中线下17人,线上23)观看学习报告;816日组织必赢官网强基班14位同学在田家炳楼203报告厅观看学习报告;818日组织30余位教师在纪忠楼Y201观看学习报告。

科技创新,探测火星

高温和疫情没有影响师生们学习的热情,现场报告有序进行。播放开始,响起热烈的掌声,随着欧阳院士对火星自主探测计划的讲述,大家仿佛穿越古今,逐渐加深了对太阳系“火星”的认识。对火星的认识首先是思想上的突破,在古代,人们认为火星是灾祸的象征,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人们发现火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是地球的邻居,这种认知的建立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家们提出一系列探测火星的科学问题,希望实施火星探测,了解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然而探测火星有极大的难处,欧阳院士总结了探测火星的3大难处,这意味着对火星探测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人类对火星的47次探测中成功了24次。2020年,天问一号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计划实施,航空航天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于北京时间2021515820分左右,“天问一号”着陆器着陆火星,着陆器上搭载着中国“祝融号”首辆火星车,对火星进行全球性探测。此时,同学们被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奋发图强的科学精神深深吸引,目光专注,报告结束时,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向院士致敬!向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的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致敬!会后,部分参会同学写了观后感。



感悟分享

欧阳自远院士的讲座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人们对火星的认知历程,并向大家讲解了最前沿的火星研究成果。火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地球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对我们人类有重要研究价值。在火星相关的科研领域,我国科学家首次找到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并在水源探测,火星成分探测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国也已经成功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进行火星地表探测工作。十分感谢欧阳自远院士的讲座,让我对火星,对我国开展的火星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了解到我国日益强大的科研实力!

                          ——21级硕士张育玮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完成了天问一号“绕、着、巡”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成功着陆火星的第二个国家。接下来,“祝融号"火星车预计将在火星表面工作约三个月,而天问一号环绕器将为火星表面探测和地球的通信担当中继卫星,传送信号,等到火星车工作计划结束后,环绕器还将进行长达两年的深度探测工作。火星,被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自1960年开始,人类已经对它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包括多辆成功登陆并开展工作的火星车。作为当代青年人,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命,更要深刻领会“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担当起时代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应对新挑战、抵御新困难,要在千锤百炼中干事创业,勇挑重担。

                                     ——21级硕士宋文喆

看完欧阳院士关于“天问一号”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我感慨良多。2011年,我国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搭乘俄罗斯火箭的便车前往火星,结果不幸失败。“萤火一号”,仿佛是暗夜中的一个小小的萤火虫,但它却是中国航天飞进太阳系、进入深空、奔向火星的一个明星。路漫漫其修远,随着火星探测器进入太空,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拉开帷幕;迈向星辰大海,中国航天已经完全具备向更高远的目标发起冲击的实力,现在正当其时。我相信,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我们也应该飞得更远。我们中国航天的最终目标是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10Q20116 杨瑾涛


这周二的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欧阳自远先生关于未来我国登陆火星所作的演讲。在演说中,欧阳先生从全世界各个地区的对于火星的称呼开始,介绍了火星名字的由来以及其实际情况与名声的不同。在那之后,欧阳先生又给我们介绍了这几年来,我国想要登上火星的困难之处。首先,相对于载人登月,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相比于月球与地球之间要远得多,即使是最近的时候也有4000多万公里,至少要飞整整七个月。不仅如此,为了尽可能地缩短所需要的时间,需要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间点发射火箭,但是每26个月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欧阳先生又以此引出一系列的困难。不过科学家们正在思考更好的能够实现的技术方案,相信总有一天,人类的脚步能够踏上火星的表面。

 ——10Q21107 蔡澄毅


院士讲堂,数字素养

欧阳自远院士“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计划”的学术报告,来源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www.smartedu. cn)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院士讲堂”,该平台资源丰富,内容生动。

通过本次活动,必赢官网师生表示要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www.smartedu. cn)的资源,进一步学习“院士讲堂”课程,选修“数字素养”课程,进一步加深了解我国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实施。